端午的诗,端午古诗全集,端午诗集,端午诗辞古诗大全
少年佳节倍多情,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
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几人湮没几垂名。
君家玉女从小见,
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
萱草石榴偏眼明。
五月五日午,
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
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
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
三湘隔辽海。
五月五日天晴明,
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
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
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
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
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
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
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
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
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
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
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
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
会到摧车折楫时。
红旗高举。
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
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
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
衔得锦标第一归。
盘丝系腕,
巧篆垂簪,
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
彩箑云窗,
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
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
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
怨抑难招,
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
暗雨梅黄,
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
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
随人天角。
鹤发垂肩尺许长,
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
却问何方是故乡。
薰风殿阁樱桃节,
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
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
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
菊花五月开。
宫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
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
终身荷圣情。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
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
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
树转午阴凉。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
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
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
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
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生平、既纫兰佩,
更怀椒糈。
谁信骚魂千载后,
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
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
吊千古。
山与歌眉敛,
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
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涨痕添、半篙柔绿,
蒲梢荇叶无数。
台榭空蒙烟柳暗,
白鸟衔鱼欲舞。
红桥路,
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
呕哑柔橹,
又早拂新荷,
沿堤忽转,
冲破翠钱雨。
蒹葭渚,
不减潇湘深处。
霏霏漠漠如雾,
滴成一片鲛人泪,
也似汨罗投赋。
愁难谱,
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
伤心莫语,
记那日旗亭,
水嬉散尽,
中酒阻风去。
肩舆任所适,
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
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
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
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
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
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
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
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
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
孤灯同夜禅。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重五山村好,
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
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
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
一笑向杯盘。
谩说投诗赠汨罗,
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
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
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
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
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
舍南舍北鹁鸠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