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的诗,重阳古诗全集,重阳诗集,重阳诗辞古诗大全
汉文皇帝有高台,
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
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
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
陶然共醉菊花杯。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靡靡秋已夕,
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
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
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
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
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
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
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
聊以永今朝。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
凤凋碧柳愁眉淡,
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
已闻砧。
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
细捧霞觞滟滟金。
明月枝头香满路。
几日西风,
落尽花如雨。
倒照秦眉天镜古。
秋明白鹭双飞处。
自摘霜葱宜荐俎。
可惜重阳,
不把黄花与。
帽堕笑凭纤手取。
清歌莫送秋声去。
近重阳、偏多风雨,
绝怜此日暄明。
问秋香浓未,
待携客、出西城。
正自羁怀多感,
怕荒台高处,
更不胜情。
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
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情。
浅醉还醒。
愁不肯、与诗平。
记长楸走马,
雕弓{扌笮}柳,
前事休评。
紫萸一枝传赐,
梦谁到、汉家陵。
尽乌纱、便随风去,
要天知道,
华发如此星星。
歌罢涕零。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
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
金杯错落,
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
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
一抹斜阳,
数点寒鸦。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喜遇重阳,
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
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
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
如金玉。
统豺虎,
御边幅,
号令明,
军威肃。
中心愿,
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
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
早招安,
心方足。
重阳佳节意休休,
与客携壶共上楼。
满目山河增感慨,
一时风景寄遨游。
武公不但歌淇澳,
贤女犹能唁卫侯。
更有三仁忠与孝,
高名千古出人头。
官舍悄,
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声悲自语,
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
搔首一长嗟。
绮席象床寒玉枕,
美人何处醉黄花。
和泪捻琵琶。
深秋绝塞谁相忆,
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
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昨日登高罢,
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
九日茱萸熟,
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
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
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
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
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
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
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
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
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
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
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
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
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
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
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
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
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
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
应过戏马台。
心逐南云逝,
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
今日几花开。
百结愁肠郁不开,
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
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
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
旧日欢场半是苔。
三载重阳菊,
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
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
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
何处望京华。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山远翠眉长。
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
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
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
都在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