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笏字的诗,含有笏字古诗词,诗中有笏字的诗句,古诗中包含笏字的诗词

古诗词按字查询

请输入关键词:

例如:想查询字开头的诗,请输入汉字

查询类型:    

一从簪事金貂, 每借温颜放折腰。 长觉身轻离泥滓, 忽惊手重捧琼瑶。 马因回顾虽增价, 桐遇知音已半焦。 他日秉钧如见念, 壮心直气未全销。
上书一见平津侯, 剑斜齐秣陵尉。 朝垂绶带迎远客, 暮锁印囊飞上吏。 长乐花深万井时, 同官无事有归期。 回船对酒三生渚, 系马焚香五愿祠。 日日澄江带山翠, 绿芳都在经过地。 行人看射领军堂, 游女题诗光宅寺。 风流才调爱君偏, 此别相逢定几年。 惆怅浮云迷远道, 张侯楼上月娟娟。
尖中路渐成, 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 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嶂雨, 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 罗列儿孙未得名。
梅仙了无讼, 拄看西山。 山涵秋晓, 水光磨荡有无间。 自是灵襟空洞, 更望风云吞吐, 浩渺白鸥闲。 高诵远游赋, 独立桂香阑。 谩常谈, 如观水, 要观澜。 物情长在, 人生何用苦求难。 随我一觞一咏, 任彼非元非白, 唯放酒杯宽。 富贵傥来事, 天道管知还。
少年不远仕, 秉东西京。 中岁守淮郡, 奉命乃征行。 素惭省阁姿, 况忝符竹荣。 效愚方此始, 顾私岂获并。 徘徊亲交恋, 怆悢昆友情。 日暮风雪起, 我去子还城。 登途建隼旟, 勒驾望承明。 云台焕中天, 龙阙郁上征。 晨兴奉早朝, 玉露沾华缨。 一朝从此去, 服膺理庶甿.皇恩倘岁月, 归服厕群英。
寿阳南渡口, 敛见诸侯。 五两楚云暮, 千家淮水秋。 开帘对芳草, 送客上春洲。 请问山中桂, 王孙几度游。
星闱上金章贵, 重委外台疏近侍。 百常天阁旧通班, 九岁国储新上计。 太仓日富中邦最。 宣室夜思前席对。 归心怡悦酒肠宽, 不泛千钟应不醉。
事龙楼, 思闲辄告休。 新调赭白马, 暂试黑貂裘。 珠履迎佳客, 金钱与莫愁。 座中豪贵满, 谁道不风流。
明光宫, 历稔朝云陛。 诏刊延阁书, 高议平津邸。 适意偶轻人, 虚心削繁礼。 盛得江左风, 弥工建安体。 高张多绝弦, 截河有清济。 严冬爽群木, 伊洛方清泚。 渭水冰下流, 潼关雪中启。 荷蓧几时还, 尘缨待君洗。
朱衫年少时, 久登班列会朝仪。 贮财不省关身用, 行义唯愁被众知。 藏得宝刀求主带, 调成骏马乞人骑。 未曾相识多闻说, 遥望长如白玉枝。
五色箱中绛服春, 花成就白鱼新。 看宣赐处惊回眼, 著谢恩时便称身。 瑞草唯承天上露, 红鸾不受世间尘。 翰林同贺文章出, 惊动茫茫下界人。
濯足云水客, 折腰簪身。 喧闲迹相背, 十里别经旬。 忽因乘逸兴, 莫惜访嚣尘。 窗前故栽竹, 与君为主人。
风响牙签, 云寒古砚, 芳铭犹在棠。 秋床听雨, 妙谢庭、春草吟笔。 城市喧鸣辙。 清溪上、小山秀洁。 便向此、搜松访石, 葺屋营花, 红尘远避风月。 瞿塘路, 随汉节。 记羽扇纶巾, 气凌诸葛。 青天万里, 料漫忆、莼丝鲈雪。 车马从休歇。 荣华事、醉歌耳热。 天与此翁, 芳芷嘉名, 纫兰佩兮琼玦。
酒壶棋局似闲人, 竹蓝衫老此身。 托客买书重得卷, 爱山移宅近为邻。 鸣蛩阁上风吹病, 落叶庭中月照贫。 见说天池波浪阔, 也应涓滴溅穷鳞。
乍抛衫觉身轻, 依旧还称学道名。 欲泥山僧分屋住, 羞从野老借牛耕。 妻儿尽怕为逋客, 亲故相邀遣到城。 无奈同官珍重意, 几回临路却休行。 青衫脱下便狂歌, 种薤栽莎劚古坡。 野客相逢添酒病, 春山暂上著诗魔。 亦知官罢贫还甚, 且喜闲来睡得多。 欲与九衢亲故别, 明朝拄杖始经过。
拄杖欲似乃, 播还似及。 逆风荡雨行, 面干顶额湿。 著衣床上坐, 肚缓脊皮急。 城门尔许高, 故自匍匐入。
玉阶春冷未催班, 暂拂尘衣就眠。 孤立小心还自笑, 梦魂潜绕御炉烟。 紫云重叠抱春城, 廊下人稀唱漏声。 偷得微吟斜倚柱, 满衣花露听宫莺。
汉宫行庙略, 簪落民间。 直道三湘水, 高情四皓山。 赐衣僧脱去, 奏表主批还。 地得松萝坞, 泉通雨雪湾。 东门添故事, 南省缺新班。 片石秋从露, 幽窗夜不关。 梦馀蟾隐映, 吟次鸟绵蛮。 可惜相如作, 当时事悉闲。
女孙笄珥, 男孙袍, 少长今朝咸集。 且留晚节伴寒香, 莫要似、春华性急。 大招吟了, 巫咸下了, 未爱修门重入。 我侬不做佛漳闽, 免大雪、庭中呆立。
紫枢泽趋龙尾。 平入钧衡位。 春殿听宣麻, 争喜登庸, 何似今番喜。 昆台宜有神仙裔。 奕世貂蝉贵。 玉砌长兰芽, 好拥笙歌, 长向花前醉。
笏字的释义

汉字笏的含义及解释

(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手板 [tablet]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

荐笏言于卿士。――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曳笏却立。

持一象笏互。――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笏击(用笏板扑击);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

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

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

笏hù〈古〉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

────────────────—

笏wěn 1.见"笢笏"。

诗词大全
经典诗集
诗集大全
各个朝代的诗
课本古诗诗辞
黄历查询
日历查询
今年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