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典字的诗,含有典字古诗词,诗中有典字的诗句,古诗中包含典字的诗词

古诗词按字查询

请输入关键词:

例如:想查询字开头的诗,请输入汉字

查询类型:    

议狱持邦, 临戎假宪威。 风从阊阖去, 霜入洞庭飞。 篁竹迎金鼓, 楼船引绣衣。 明年拜真月, 南斗使星归。
二十挥篇翰, 三十穷坟。 辟书五府至, 名为四海闻。 始从车骑幕, 今赴嫖姚军。 契阔晚相遇, 草戚遽离群。 悠悠行子远, 眇眇川途分。 登高望燕代, 日夕生夏云。 司徒拥精甲, 誓将除国氛。 儒生幸持斧, 可以佐功勋。 无言羽书急, 坐阙相思文。
三年郡归, 所得非金帛。 天竺石两片, 华亭鹤一支。 饮啄供稻粱, 包裹用茵席。 诚知是劳费, 其奈心爱惜。 远从馀杭郭, 同到洛阳陌。 下担拂云根, 开笼展霜翮。 贞姿不可杂, 高性宜其适。 遂就无尘坊, 仍求有水宅。 东南得幽境, 树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阴, 门前少人迹。 未请中庶禄, 且脱双骖易。 岂独为身谋, 安吾鹤与石。
圣明朝, 旷乘秋举。 大飨本仁祖。 九室八牖四户。 敕躬齐戒格堪舆。 盛牲实俎。 并侑总稽古。 玉露乍肃天宇。 冰输下照金铺。 燎烟嘘呼。 郁尊香, 云门舞。 仿佛翔坐, 灵心咸嘉娱。 众星俞美, 光属照熉珠。 清晓御丹凤, 湛恩偏浃率溥。 欢声雷动岳镇呼。 徐命法驾, 万骑花盈路。 献胙慈极, 寿同箕翼, 事超唐虞。 看平燕云, 从此兴文偃武。 待重会诸侯, 依旧东都。
宠新卿礼, 会盛客征文。 不失迁莺侣, 因成贺燕群。 池台晴间雪, 冠盖暮和云。 共仰曾攀处, 年深桂尚熏。
圣代务平, 輶轩推上才。 迢遥溟海际, 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 三山安在哉。 巨鳌不可钓, 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 茫茫连九垓。 挹流纳广大, 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 月圆知蚌胎。 迹非想像到, 心以精灵猜。 远色带孤屿, 虚声涵殷雷。 风行越裳贡, 水遏天吴灾。 揽辔隼将击, 忘机鸥复来。 缘情韵骚雅, 独立遗尘埃。 吏道竟殊用, 翰林仍忝陪。 长鸣谢知己, 所愧非龙媒。
春衣, 换酒津亭, 送君此行。 叹清朝有道, 何曾逐客, 有司议法, 忍及书生。 归去来兮, 噫其甚矣, 见说江涛也不平。 君之友, 岂都无义士, 剖胆相明。 挑诗行李如冰。 正趁得越山桃李春。 把从前豪举, 著些老气, 不应造物, 到底无情。 雁荡烟霞, 凤城风雨, 两地相思魂梦清。 重来否, 算海波未窄, 犹可骑鲸。
在昔尧舜禹, 遗尘成谟。 圣皇东巡狩, 况乃经此都。 楼观纷迤逦, 河山几萦纡。 缅怀祖宗业, 相继文武图。 尚德既无险, 观风谅有孚。 岂如汾水上, 箫鼓事游娱。
化历昭唐, 承天顺夏正。 百灵警朝禁, 三辰扬旆旌。 充庭富礼乐, 高宴齿簪缨。 献寿符万岁, 移风韵九成。
肃陈, 神居邃启。 春伯联事, 秋官相礼。 有来雍雍, 登歌济济。 缅维主鬯, 庶歆芳醴。
四时有, 百事来祭。 尊祖奉宗, 严禋大帝。 礼先苍璧, 奠币黝制。 于斯万年, 熙成帝系。
九经通大义, 内自应精。 帘冷连松影, 苔深减履声。 相逢幸此日, 相失恐来生。 觉路何门去, 师须引我行。
籍开书府, 恩荣避鼎司。 郊丘资有事, 斋戒守无为。 宿雾蒙琼树, 馀香覆玉墀。 进经逢乙夜, 展礼值明时。 勋共山河列, 名同竹帛垂。 年年佐尧舜, 相与致雍熙。
朝衣闲尽, 酒病觉难医。 下世无遗恨, 传家有大诗。 新坟青嶂叠, 寒食白云垂。 长忆招吟夜, 前年风雪时。
雍雍盛, 肃肃灵祠。 宾天有圣, 对日无期。 飘飖羽服, 掣曳云旗。 眷言主鬯, 心乎怆兹。
歌时迈, 虞篇记省方。 何如黑帝月, 玄览白云乡。 翠仗萦船岸, 明旆应萯阳。 风摇花眊彩, 雪艳宝戈芒。 御陌开函次, 离宫夹树行。 桂枝笼騕褭, 松叶覆堂皇。 仙石含珠液, 温池孕璧房。 涌疑神瀵溢, 澄若帝台浆。 独沸流常热, 潜蒸气转香。 青坛环玉甃, 红础铄金光。 藻曜凝芳洁, 葳蕤献淑祥。 五龙归宝算, 九扈叶时康。 同预华封老, 中衢祝圣皇。
尽春衣, 也应是、京华倦客。 都不记、麹尘香雾, 西湖南陌。 儿女别时和泪拜, 牵衣曾问归时节。 到归来、稚子已成阴, 空头白。 功名事, 云霄隔。 英雄伴, 东南拆。 对鸡豚社酒, 依然乡国。 三径不成陶令隐, 一区未有扬雄宅。 问渔樵、学作老生涯, 从今日。
坎泽祠容备举, 坤坛祭爰申。 灵眷遥行秘躅, 嘉贶荐委殊珍。 肃礼恭禋载展, 翘襟邈志逾殷。 方期交际悬应,
掌纶不称吾应笑, 郡无能我自知。 别诏忽惊新命出, 同寮偶与夙心期。 春坊潇洒优闲地, 秋鬓苍浪老大时。 独占二疏应未可, 龙楼见拟觅分司。
英雄宥州, 迢递苦吟游。 风宿骊山下, 月斜灞水流。 去时初落叶, 回日定非秋。 太守携才子, 看鹏百尺楼。
典字的释义

汉字典的含义及解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work of standard scholarship;classics]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

典 diǎn

①标准;法则:~范、~型。

②典范性的书籍:~籍、词~。

③郑重的仪式:~礼。

④诗文中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故、用~。

⑤抵押(旧时一方将土地或房屋押给另一方,换取一定款项,不计利息,议定还款期限,到时赎回)。

⑥姓。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榜样的人物或事件。

【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可以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

【典礼】隆重举行的仪式。

【典型】

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②具有代表性的:他的看法很~,值得重视。

③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手法表现人的社会特征的艺术形象。它既表现了人的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典型化】指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方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把日常现象集中起来,进行深入的开掘和精细的提炼,创造出既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又能反映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本质的艺术形象。

【典型环境】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决定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促使人物行动的特定环境。它能概括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趋势。

【典型性】指作家、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所达到的概括化和个性化统一的程度。艺术形象的个性特征越鲜明、生动,而所揭示的社会本质越深刻,即个性与共性越统一,典型性就越高。也指一般讲话、论著对事物所作的既有高度概括力、又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评述。

【典雅】文章内容有根基,文词优美不粗俗。

【典章】法令制度。

────────────────—

典tiǎn 1.见"颀典"。

诗词大全
经典诗集
诗集大全
各个朝代的诗
课本古诗诗辞
黄历查询
日历查询
今年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