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唐季坠皇纲,天下生灵被扰攘。
社稷安危悬卒伍,朝廷轻重系藩方。
深冬寒木固不脱,未旦小星犹有光。
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除扫待真王。
棘围木栅试文章,先把公卿作冠攘。
往事如斯能不咎,未容尽付与斜阳。
隋末唐初与汉亡。干戈此际最抢攘。一时人物尽鹰扬。褒鄂有灵毛发动,曹刘无敌简书光。争教含泣到分香。
九土将分裂,中原政扰攘。
孰为真汉相,却忆假齐王。
晋室迁神鼎,梁园作战常
可怜羁客梦,夜夜在家乡。
畴昔操戈列战场,人间无处避披攘。
门横官道长安堵,端为无心害虎狼。
一舟失得关生死,中夜何人肆夺攘。
外此湖江多乐土,忆常通夕听渔榔。
天生神武奠中央,不尔群凶未易攘。
贞观若无风凛凛,开元安有气扬扬。
凭同始见山河壮,入夏方知日月长。
三百年间能浑一,事虽成往道弥光。
仁圣天子神且武,内兴文教外披攘。
以德化人汉文帝,侧身修道周宣王。
迒蹊巢穴尽窒塞,礼乐刑政皆弛张。
何当提笔侍巡狩,前驱白旆吊河湟。
这身儿、从来业障。一生空自劳攘。生生死死皆如梦,更莫别生妄想。没伎俩。只管去、天台雁荡寻方广。几人不剩被妻子萦缠,生涯拘束,甘自归黄壤。世间事,一斤两个八两。问谁能去俯仰。道义重了轻富贵,却笑输回来往。休勉强。老先生、从来恬淡无妆幌。一声长啸,把拄杖横肩,草鞋贴脚,四海平如掌。
英姿直节想堂堂,不忍偷生向扰攘。
二帝蒙尘方幸虏,六臣奉玺更朝梁。
身轻欲抗豺狼怒,名在终同日月光。
曾与先君共褒录,拊编交感泪浪浪。
叹平生,谩日夜劳劳攘攘。想一世浮华能几许,若云间、电光翻掌。梦幻吞侵何日省,恋火院、缠绵业网。这人身一失,万劫难逢,谁能回向。清爽。猛跳出迷津欲浪。彼岸风光真快乐,伴孤云野鹤飘荡。悟彻灵台无障碍,似月挂寥天朗朗。满十方三界,莹彻圆明,逍遥吟唱。
出师自古尚张皇,何况长江恣扰攘。
闻道义旗离漕口,已驱北骑走池阳。
先将十万来迎敌,最好诸军自裹粮。
说与无知饶舌者,文魁元不是猖狂。
汉字攘的含义
攘
(形声。从手,襄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politely and modestly decline;make a concession;give in]
攘,推也。――《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上》
小子何敢攘焉。――《史记·太史公自序》
随流而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
盛揖攘之容。――《汉书·礼乐志》
合于尧之克攘。――《汉书·艺文志》
排斥,努力消去 [reject]
攘,除也。――《广韵》
攘夷狄。――《公羊传·僖公四年》
反离谤而见攘。――《楚辞·七谏·沈江》
攘白翟之地。――《国语·
攘rǎng
⒈排斥,排除:~敌。~除。~弃。
⒉偷,窃取。
⒊侵夺:~夺。
⒋撩起,挽起:~袖。
⒌[攘攘]纷乱:熙熙~ ~。
────────────────—
攘ràng 1.退让;谦让。后作"让"。
────────────────—
攘ráng 1.通"禳"。祈禳。 2.通"穰"。众多,丰盛。参见"攘攘"。 3.通"躟"。疾行貌。
────────────────—
攘níng 1.见"抢攘"。
────────────────—
攘xiǎng 1.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