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横前只费才,何妨折简唤邹枚。
连朝积雨前宵雪,总为催诗陆续来。
出塞行行如出战,衔芦寂寂类衔枚。
平沙夜宿排形势,谁为王师破得来。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
黍稷重穋,稙稚菽麦。
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
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大启尔功,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龙旂承祀,六辔耳耳。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享以骍牲,是飨是宜。
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
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
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
保彼东方,鲁邦是常。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
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
至于海邦,淮夷蛮貊。
及彼南夷,莫不率从。
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
居常与许,复夏公之宇。
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
既多受祉,黄发兒齿。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
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
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南越巨象何壮哉,齿牙脱落岁几枚。
削木混真易以埋,玩视常恐生怒猜。
良工到手能剪裁,成此大笏莫与偕。
远随舶贾凌涛雷,论贾奚啻百琼瑰。
异贶忽自王孙来,珍藏十袭敢遽开。
莹如截玉无纤埃,照人冰彩满袖怀。
惟君许我王佐才,我亦自负刚不摧。
他年致主登中台,垂绅峨弁直斗魁。
正色凜凜天可回,帝傍奸佞须击排。
恢复洪业平泰阶,写之丹青上云台。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和靖先生负美才,族孙今似汉庭枚。
败亡项籍江边庙,应媿文场战胜来。
自有西京七发才,蠲疴不待更延枚。
摐金广乐迷魂寤,蔽月飞云病膜开。
宫鼠晦须抛赐琯,蓬鱼霏缕强晨杯。
何人过问维摩室,定有文殊作礼来。
遵彼汝墳[1],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2]如调饥。
遵彼汝墳,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3]尾,王室如燬[4];
虽然如燬,父母孔迩。
成周文酒会,吾友胜邹枚。唯忆刘夫子,而今又到来。
--裴度
欲迎先倒屣,亦坐便倾杯。饮许伯伦右,诗推公干才。
--白居易
久曾聆郢唱,重喜上燕台。昼话墙阴转,宵欢斗柄回。
--刘禹锡
新声还共听,故态复相咍。遇物皆先赏,从花半未开。
--裴度
起时乌帽侧,散处玉山颓。墨客喧东阁,文星犯上台。
--白居易
咏吟君称首,疏放我为魁。忆戴何劳访,留髡不用猜。
--裴度
奉觞承麹糵,落笔捧琼瑰。醉弁无妨侧,词锋不可摧。
--白居易
水轩看翡翠,石径践莓苔。童子能骑竹,佳人解咏梅。
--刘禹锡
洛中三可矣,邺下七悠哉。自向风光急,不须弦管催。
--裴度
乐观鱼踊跃,闲爱鹤裴回。烟柳青凝黛,波萍绿拨醅。
--白居易
春榆初改火,律管又飞灰。红药多迟发,碧松宜乱栽。
--刘禹锡
马嘶驼陌上,鹢泛凤城隈。色色时堪惜,些些病莫推。
--裴度
涸流寻轧轧,余刃转恢恢。从此知心伏,无因敢自媒。
--刘禹锡
室随亲客入,席许旧寮陪。逸兴嵇将阮,交情陈与雷。
--白居易
洪炉思哲匠,大厦要群材。他日登龙路,应知免曝鳃。
--刘禹锡
表里江山亦乐哉!华缨满座敌邹枚。
歌从郢客楼中听,猎向樊姬墓上回。
梅蕊香清篸宝髻,熊蹯味美按新醅。
眼边历历兴亡事,欲赋章华恐过哀。
冰娥看尽人间世,好事如公不数枚。
却唤清罍相揖酌,汝听下界息成雷。
昔遇高皇起众材,姓名曾得厕邹枚。
年踰八十犹赊死,却伴邻翁斸芋魁。
荷蓑趣南径,戴胜鸣条枚。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
沟塍落花尽,耒耜度云回。谁道耦耕倦,仍兼胜赏催。
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
世道駸駸似可咍,多年吾已似衔枚。
品题已定门人叛,议论方公敌国来。
瓦砾敢侔珠玉价,茅茨谁办栋梁材。
渊明归去庐山下,未少黄花酒一杯。
朝闻政府贺捷回,夕赐明月五千枚。
巍巍圣皇德所该,庙略付与何有哉。
况未覆穴翦渠魁,宜先战士老与孩。
倾肝沥胆谢不敏,岂可便恃张良才。
只为怜春色,新红折一枚。
余香盈翠袖,偏惹蝶蜂随。
梦断碧纱橱,窗外闻鹈鴃。
清怨托琵琶,怨极终难说。
莲房新摘袖中携,剖寄青青子数枚。
若识心头最清净,莫嫌根脚本污泥。
汉字枚的含义
枚
(会意。从木,从攴。本义:树干)
同本义 [trunk]
枚,枝干也。可为杖。――《说文》
竹曰个,木曰枚。――《释名》
枚,条也。――《广雅》
施于条枚。――《诗·大雅·旱麓》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马鞭 [whip]
还于东门中,以枚数阖。――《左传·襄公十八年》
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 [gag]
军士衔枚,夜登芒山,未明击之。――《北史》
门钉 [peg]。如:枚数(门钉数)
姓
枚
相当于“个”,“支”,“件”等 [piece]
六枚都使升空法,云端里面各翻腾。――《西游记》
又如:
枚méi
⒈树干。〈古〉称树干为"枚",树枝为"条"。
⒉〈古〉士兵衔在嘴里的竹块或木片,以禁止喧哗声:衔~疾走。
⒊量词。相当于"个":五~纪念章。
⒋[枚举]一个一个地列举出来:不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