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周祖,惟民之恤。
播种为教,下民迺粒。
曾是索乡,而匪先公。
万物佃渔,帝功卓然。
明明周祖,惟民之恤。
播种为教,下民迺粒。
曾是索乡,而匪先公。
万物佃渔,帝功卓然。
吏能精密,里行婣恤,则不如兄元明,而无元明忧疑万事之敝。
斟酌世故,铨品人物,则不如其弟知命,而无知命强项好胜之累。
盖元明以寡过,而知命以傲世。
如鲁直者,欲寡过而未能,以傲世则不敢。
自江南乘一虚舟,又安知乘流之与遇坎者哉。
架屋集匠氏,斲石最可恤。
相石千仞端,壍山方得出。
疲形困辇置,巧磓较丝忽。
所直等众人,人可不择术。
明明周祖,惟民之恤。
播种为教,下民迺粒。
曾胆索乡,而匪先公。
万世难报,阡陌之功。
明明周祖,惟民之恤。
播种为教,下民迺粒。
曾胆索乡,而匪先公。
万世难报,阡陌之功。
汉字恤的含义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worry]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体恤 [favor]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怜悯 [pity;sympa
恤(卹、賉)xù
⒈怜悯,同情:怜~。体~。
⒉救济,周济:抚~。有无相~,患难相救。
⒊担忧,忧虑:~国事。
────────────────—
恤sū 1.见"恤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