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似砂糖膝似绵,喣喣惟是乞人怜。
恨他不得长生术,只在人间过百年。
口食阳翟粟,身衣阳谷丝。
二物不相即,饱暖常不时。
老史知我穷,一岁一奔驰。
方暑劝脂车,苦寒伺来归。
嗟我垂老年,未免忧寒饥。
老史甚忠信,但恨性重迟。
事我三十年,闵闵不相离。
我门了无求,辛苦终不辞。
平生金石交,至此或已携。
老史未易得,试复养其儿。
口有绮语债,长咏菊坡诗。
最好重阳景,母鸡肥熟时。
口衔天宪手持钧,已是龙墀第一人。
回首三千大千界,此身犹是一微尘。
口子喃喃略不休,把却笊篱做火游。
有个女儿不肯嫁,他年定作老丫头。
口诵百中经,手运周天数。试问薇垣一小星,谁知是、韩王普。知得客星来,知得贤人聚。我若乘槎犯斗牛,莫向常人语。
口*谩人,手谈胡指,暗怀奸狡心肠。只图自活,一任你咱亡。得胜无声之乐,笑他家、不哭之丧。无慈念,杀心打劫,一向骋乖张。偶因师点破,回心作善,入道从长。便通玄知白,守黑离乡。绝虑忘机养浩,炼神丹、出自重阳。行教化,阐扬微妙,诗曲满庭芳。
口如布谷本无语,身似虚空何所还。
观音岩迥出云雨,好住幽窗望小山。
口爽於滋味,深思命本根。
心邪迷妄相,圣法教中言。
口体累人终不免,菜根能嚼乐无空。
吾儒食惯知真味,谁信犹便几富翁。
口阔鼻隆,神静心空。
雪芦岸稜远,水天秋色同。
夜寒北斗垂金柄,月落西山藏玉弓。
真机宛转,幻住圆融。
古佛自然界交露柱,翻手覆手看变通。
口云忽上征,檐庑如翚翅。
横经就一隅,负笈来千里。
止同矍相圃,口类公口市。
静听弦诵声,杳在层峦里。
口边白醭公家事,坐上清狂我辈真。
会乞一閒归故隐,定因能赋结高人。
口语甘时心独异,中边甜处味方宜。
诗情合荐东坡老,惭愧当年蜜荔枝。
口奉天言下玉京,沧溟万里是王程。
衣裳尽带鱼龙气,鼓吹皆含波浪声。
汉使楼船疑蜃吐,夷王宫殿驾鳌成。
胡商海客如相问,但说中朝税法轻。
口方鼻直,眉棱眼深。
未填沟壑,还碍丛林。
万象无得剩法,三世不见閒心。
字雁没而寒烟淡淡,华鳞潜而秋水沈沈。
口说难穷意普通,世间希有义和同。
三春万卉皆含笑,装点繁花只一风。
口语甘时心犹异,中边甜处味方宜。
诗情合荐东坡老,惭愧当年蜜荔枝。
口诵碧简文,身是青霞君。头冠两片月,肩披一条云。
松骨轻自飞,鹤心高不群。
口边一任醭去,鼻也慵将涕收。
闲门冷落车辙,空室团栾话头。
汉字口的含义
口〈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mouth]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
口kǒu
⒈嘴,人与动物进食的器官,也是某些动物或高等动物发声器官的一部分:张~。~燥唇干。
⒉说话:~音。~若悬河。
⒊容器通外面的部分:杯~。花瓶~。坛子~。
⒋出入通过的地方:道~。门~儿。街~儿。海关~。长江~。
⒌特指我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北。喜峰~。
⒍破裂的地方:裂~。伤~儿。上衣破了个~子。
⒎锋刃:刀~。
⒏骡、马等的年龄(因可由牙齿的多少及磨损程度看出来):这匹马是五岁~。
⒐中医诊脉,将离手掌后一寸的手腕经脉处叫"寸口",简称"寸"或"口"。
⒑量词:
①指人:一家三~。
②指牲畜:几个牲~。两~猪。
③指器物:两~井。四~刀。
⒒[口吃]说话结巴。
⒓[口实]话柄,借口。
⒔[口吻]
①从语气间表露出来的感情意思:嘲讽的~吻。
②某些动物(如鱼、狗等)突出的嘴、鼻部分。
⒕[口气]
①说话的气势:好大的~气。
②指言外之意,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听她的~气。
③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教训人的~气。
⒖[口舌]
①劝说、交涉或挑拨等的言词:颇费~舌。
② 争吵或因谈话引起的纠纷。
⒗[口角]
①[~角]嘴边。
②[~角]吵嘴。
⒘[口号]号召群众或表示纪念等的精短语句。